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1 题号:16069421
某湿地是亚太地区水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为防风消浪引入互花米草。十几年后,调查发现该湿地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大大降低。
(1)互花米草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入侵后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常呈现________型增长。
(2)该湿地中的鸟类,有的以海三棱藨草的球茎和小坚果为食,有的以芦苇的嫩芽为食,还有的捕食生活在潮沟里的鱼类及底栖动物。由此可见,湿地为鸟类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但多数鸟类均不采食互花米草,且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还堵塞了潮沟。请用箭头和文字分析互花米草入侵导致鸟类种群数量和多样性下降的原因:________
(3)为治理互花米草,有研究者构建了互花米草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图如下。图中 a 表示互花米草等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b 表示________。此生态工程对互花米草进行了深度开发利用,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图1为巴拿马运河区的Gatun湖食物网示意图。丽鱼是亚马孙河流域的一种本地鱼,曾偶然地被带入了巴拿马运河区的Gatun湖,随后生态学家对Gatun湖的生物生存状况和生态环境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调查研究。

(1)丽鱼既是一种可食鱼类,又是一个捕食者,它的存在对当地鱼类种群造成了灾难性影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非常大。原来很常见的6~8种鱼类现在已完全消失或极为少见,丽鱼取代北梭鱼成为一个顶位肉食物种,也间接导致了其他捕食性动物数量的减少,北梭鱼、黑燕鸥和鹭鸟等几乎不见踪迹。从群落角度分析,引入丽鱼后对Gatun湖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对Gatun湖中丽鱼的生态位进行了持续研究,最终结果如图2所示。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引入的丽鱼能更好地在新生境中定居下来并迅速增长,其入侵最初几年的种群增长呈“J”形。但一段时间后,种群呈“S”形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综合图1、图2推测,在Gatun湖中,成年丽鱼最初主要是捕食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造成北梭鱼、黑燕鸥种群数量下降。
(3)近些年来,当地人对该湖做了大量的恢复工作,这需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等生态学基本原理。采取物种的重新引入和生境的恢复或重建等一系列的措施,以便能够再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自然群落或生态系统。在恢复生态过程时,还需借助于排除入侵物种,引入和培植本地物种,考虑所要引入和培植的本地物种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从而确定引入和培植生物的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022-05-06更新 | 6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动物个体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如果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时,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好处,当许多个体都这样做时就会形成集群分布,这种现象可称为“自私牧群原则”。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百分比的变化,图2中A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调查“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原因可能是_____
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为_____
(2)图2内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_点。第1年至第3年间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
(3)在时间上,“十七年蝉”表现出了高度同步化的生命周期,在种群的正常生命周期之外,没有发现过早或过晚出现该种蝉。根据:“自私牧群原则”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021-01-08更新 | 32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选取样 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
样方编号123456
样方面积(㎡)111111
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 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
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2019-01-30更新 | 9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