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环境的保护 >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16245049
习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由此可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恢复、“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
(1)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水乡的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喂鱼、塘泥培桑。在设计桑基鱼塘时,要考虑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关系,陆地与水面的配比,不同鱼类关系,“无废弃物”等,即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在设计桑基鱼塘时应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基本原理。
(2)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就是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废水处理、土地工程,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物种引进时主要考虑蓄洪防旱,自然净化污水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后,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再被破坏,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具体措施包括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下图为太湖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示外还有__________。图中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
(2)此食物网中鲢和鲤的关系是__________。鲢、鲤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中,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__________等资源,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3)近年来,太湖白鱼的数量急剧减少,但对乌鳢的种群数量影响不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若要测定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某一水深处取水样,测定氧气含量为A,将水样分成二等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得甲瓶和乙瓶中的氧气含量分别为B和C。则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5)为保护太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从去年10月1日起,江苏对辖区内太湖实施十年禁渔。从保护太湖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角度来分析,十年禁渔属于__________。该措施可有效控制人类对太湖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由是__________
2021-06-30更新 | 19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明嘉靖《新宁县志》记载“川岛海域盛产蚝(学名牡蛎)”。野生牡蛎在海洋中固着于硬底基质上生长繁殖,吸引众多海洋生物群聚而生,长期积累形成独特的牡蛎礁生境。牡蛎礁通过积聚沉积物、有机碎屑被不同生物摄食或分解等多种方式,实现净化水体的作用。为研究牡蛎礁对海洋生物及环境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在牡蛎生长的部分海域中人工建构了牡蛎礁区,部分数据见表。

分组

多样性指数(H)

生物量(g/m3

游泳动物单位捕捞量(kg/km2·h)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底栖动物

有礁区

3.04

2.63

1.98

3.10

156.84

9798.04

125.12

1126.92

无礁区

2.81

2.42

1.67

2.90

94.09

6060.74

75.35

269.91

注:当H值越大,表示种类越多。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牡蛎礁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中____________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 价值。
(2)在人工构建牡蛎礁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选取合适的牡蛎品种及温度、盐度等适宜的环境,以达提升水质效果;礁体构造出复杂的三维生境,为其它动物提供栖息、觅食等场所;适当增加硬底基质有利于贝类生长,以提高捕捞量等。以上措施所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据表数据可知,构建牡蛎礁更有利于底栖动物生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近100年,受过度采捕、环境污染、海岸带开发等因素影响,全球85%的牡蛎礁已退化或消失。近年,我国逐步开启牡蛎礁修复试点项目。开展牡蛎礁修复前,需开展可行性调研,请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角度设计一项调研的问题:____________
2024-03-15更新 | 760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成都市郊某地通过搬迁,回收农田、鱼塘等,构建了含芦苇、青鱼、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的人工湿地用于治理和综合利用由于排放粪便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发现,该湿地物种数逐年增加,这是群落的________演替过程。
(2)人工湿地的建成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大高于农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青鱼的种群密度时,捕捞所用渔网的网眼过大,则调查结果比实际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下表为某研究小组对青鱼的能量流动情况的数据统计,青鱼用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____________kJ/cm2·a。
青鱼摄入的能量青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青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青鱼粪便中的能量
49.6×105kJ/cm2•a12.6×105kJ/cm2•a7.6×105kJ/cm2•a27.2×105kJ/cm2•a

2018-08-07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