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 题号:16250918
已知禽流感病毒H7N9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极易侵染鸡胚细胞,鸡胚细胞可用动物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用35S和32P标记H7N9,探究H7N9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是蛋白质。请回答:
(1)该同学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32P标记的是_______
(2)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35S和32P改成14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叙述用32P标记H7N9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已有分别用35S(乙组)和32P(甲组)标记好的H7N9侵染未标记的鸡胚细胞,而后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预测结果和结论:
若甲组上清液放射性较__________、沉淀物放射性较__________,而乙组上清液放射性较__________、沉淀物放射性较__________,则H7N9的遗传物质是RNA;反之是蛋白质。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多位科学家经过正确的选材、严谨的实验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最终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格里菲思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据此可推断______
(2)为验证格里菲思的推断,艾弗里和其同事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制成五组细胞提取物,向实验组中加入不同的酶后,再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用______处理后的实验组只有R型活细菌,该实验中控制自变量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3)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等人的实验都具有说服力,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______
(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______
(5)某研究小组用荧光染料SYBRGold标记的PNJ1809—36噬菌体侵染K1荚膜大肠杆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
菌种
时间

K1荚膜大肠杆菌

5min

细菌表面形成清晰的环状荧光

10min

细菌表面环状荧光模糊,但内部出现荧光细菌表面的环状荧光不完整,细菌附近出现弥散的荧光小点

15min

K1荚膜大肠杆菌表面的环状荧光不完整,细菌附近出现弥散的荧光小点
荧光染料SYBR Gold标记的是PNJ1809—36噬菌体的______。结合表格,分析不同时间细菌表面荧光不同的原因______
2023-04-13更新 | 14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将噬菌体直接接种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______(填“能”或“不能”)获得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___________。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后离心,其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在O~t1时段,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基本稳定,噬菌体___________(填“未侵入”“已侵入”或“可能侵入也可能未侵入”)大肠杆菌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6-17更新 | 9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与生物遗传物质有关的问题:
(1)20世纪20年代,人们推测蛋白质可能是遗传物质,作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各种氨基酸___________,形成不同的蛋白质,但后来证明这一推测是错误的。
(2)下图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的部分实验过程,图中两组实验相互对照,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还应设置一组实验,即________________,增设该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某女子体内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大肠杆菌变种,目前全球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抵抗。
①T2噬菌体对大肠杆菌的寄生具有________性,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②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上述大肠杆菌的变种是由________(变异)导致的。
2022-02-17更新 | 2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