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21 题号:16562230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如图甲是反映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害虫,是通过改变图甲中的____(填序号),降低种群的出生率,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调查青蛙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而不用标记重捕法,理由是____
(2)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没有____
(3)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_
(4)为调查某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28只,其中有标记的有害动物16只。标记物不影响有害动物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其生活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有害动物在重捕前有7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出生,使得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有害动物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____只/公顷。(结果取整数)
2024-01-30更新 | 11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2】认真分析下图,并回答有关种群的问题。

(1)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牧场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调查山羊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
(4)种群除了具有上述特征外,在位置和布局上还具有________特征。
2019-07-10更新 | 95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3】据调查我国某自然保护区遭遇地震以后,经过若干年生态环境的修复,现已恢复原有茂密的森林景象。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该森林中某双子叶杂草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该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这些植物之间存在明显的______ 关系。
(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活动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6-07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