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 染色体组型和性别决定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9 题号:16849489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28对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科学家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回答: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该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细胞的______过程中。
(3)图中F1有斑纹的个体中染色体正常的比例为______,性别为______
(4)获得限性斑纹雌蚕后,应选择表现型为______的雄蚕与其交配,即可根据有无斑纹判断后代的性别。后代中______均为雌蚕,应淘汰;______为雄蚕,应保留。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表中所示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育情况,请分析回答: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发育情况
XX、XXY雌性,可育
XY、XYY雄性,可育
XXX、YO(没有X染色体)、YY胚胎期致死
XO(没有Y染色体)雄性,不育

(1)果蝇的X染色体长度比Y染色体___________
(2)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亲代果蝇交配后,形成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受精卵,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设计实验,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环境因素。
②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③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具有两条X染色体。
2019-06-05更新 | 15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鳞翅目昆虫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体表有斑纹和无斑纹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斑纹的颜色深浅受基因B、b影响。在育种实验中,以纯合无斑纹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纹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F1全为无斑纹。F1雌雄交配,F2性状分离比情况如下表:
无斑纹深斑纹浅斑纹
雌性611
雄性620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有斑纹和无斑纹的性状中,_______为显性。已知斑纹由色素分子堆积产生,可推测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色素分子_______(填“合成”或“分解”)。
(2)B、b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F2中无斑纹家蚕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
(3)雄蚕产丝量高、丝质好。生产实践中利用A、a和B、b两对基因设计杂交组合,可以根据子代体表斑纹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雌蚕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雄蚕杂交,子代中性状为_______的个体即为雄蚕。
2020-04-27更新 | 18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水稻是两性植株,在长日照和短日照下都能开花,但开花的起始时间影响其最终产量。科研人员筛选得到在长日照下晚开花的突变体M,并对该突变体M进行了相关研究。
(1)在长日照条件下,野生型水稻正常开花,已知正常开花和晚开花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将突变体M与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实验,F1都表现为正常开花,F2出现1/4晚开花。控制开花的基因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将F2中正常开花的水稻自交,F3中正常开花:晚开花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水稻的染色体上有简单重复序列SSR(如:GAGAG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都不同,因此SSR技术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先提取不同水稻个体的DNA,再对9号染色体上特异的SSR进行PCR扩增并电泳分析,结果如下图。若控制晚开花的基因在9号染色体上,推测F2中晚开花个体SSR扩增结果,请下图中画出4、5、41号个体的电泳条带______

注:1号:野生型;2号:突变体M;3号:F1;4-41号:F2中的晚开花个体
若控制晚开花的基因不在9号染色体上,则F2中晚开花个体SSR扩增结果有______种类型,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
(3)感染病毒也会严重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抗病水稻品种乙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用EMS诱变感病水稻,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品种水稻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亲本组合F1F2
抗病易感抗病易感
实验一甲×易感018111348
实验二乙×易感15027681
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EMS诱变后,非入选水稻植株可能含有____________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据表分析,甲、乙两品种抗病性状依次为_____________性性状。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
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2024-05-13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