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细胞基础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精子的形成过程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0 题号:17155770
普通小麦有6个染色体组(AABBDD),来自三个不同的物种。小麦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来自同一物种的同源染色体才会发生联会。我国科学家将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小麦,育种过程如图10所示。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都有7条染色体,其中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其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该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能形成_____________个四分体。
(2)研究发现杂交后代③中C组的染色体数目较杂交后代②减少,这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些染色体无法_____________,造成其会被随机分配到不同次级性母细胞中去。
(3)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普通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为______________。若选择后的小麦细胞内只含有一个显性抗叶锈病基因(Lr19),则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叶锈病品种。
(4)由于小麦花很小,人工杂交操作十分困难。科学家从太谷核不育小麦(一种普通小麦)中精准定位了雄性不育基因PG5,该基因相对于可育基因为显性,将导致含有该基因的花粉不育。现有纯合不抗叶锈病雄性不育小麦(含两个PG5基因)和纯合抗叶锈病可育小麦若干(含两个Lr19基因)。请设计实验探究抗叶锈病基因Lr19与雄性不育基因PG5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写出最优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注:实验中不发生突变和互换)
①实验思路:用纯合不抗叶锈病雄性不育小麦作母本与纯合抗叶锈病可育小麦作父本杂交,获得F1。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若F2中抗叶锈病雄性不育:不抗叶锈病雄性不育:抗叶锈病雄性可育不抗叶锈病雄性可育=_______________,则基因Lr19和基因PG5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若F2中不育抗叶锈病:可育抗叶锈病=________,则基因Lr19和基因PG5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乙两种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基因B/b控制,且乙病属于伴性遗传病,图2为Ⅲ-11与Ⅲ-15(图1未表示)的配子及后代形成的过程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病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_____
(2)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性遗传病。
(3)Ⅲ-11的基因型是_____,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中的_____
(4)若Ⅲ-14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
(5)Ⅲ-11与Ⅲ-15生育后代,卵细胞a与精子e受精,生了一个患两种病的Ⅳ-16个体,该个体基因型是_____;若卵细胞a与精子c受精,发育出的个体基因型是_____,表现型是_____
2022-07-16更新 | 18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蓝粒小麦是小麦(核型2n=42)与其近缘种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的,其与小麦的染色体差异为细胞中的一对4号染色体被来自长穗偃麦草的一对4号染色体(均带有蓝色素基因E)代换。某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号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配对和分离,而来自小麦的和来自长穗偃麦草的两条4号染色体会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小麦5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纯合则可诱导这两条4号染色体配对并发生交叉互换。为培育蓝粒和不育两种性状不分离的小麦,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蓝粒小麦的染色体组成判断,其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__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该实验中,亲本选用不育小麦作________,可免去除去未成熟花的特定花蕊的操作,从而节约人力,便于杂交制种。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仅考虑T/t、H/h基因)。
(2)F1中的不育株与蓝粒小麦(HH)杂交得到F2代蓝粒不育株,该蓝粒不育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为________(仅考虑T/t、E基因,若不含上述基因可用“O”表示)。让F2中的蓝粒不育株与小麦(hh)杂交,其目的是________
(3)杂交得到的F3蓝粒不育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核型为________。F3中的蓝粒不育株与小麦(HH)杂交,可在F4中得到符合育种要求的具有正常核型的蓝粒不育株(EHhTt),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蓝粒不育株与小麦(HHtt)的杂交过程________
2023-06-01更新 | 39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研究人员培育了一株拟南芥(2n=10)纯合突变体,其4号染色体上冷敏型基因m突变为抗冻型基因M,5号染色体上耐高盐基因H突变为盐敏型基因h。现将该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自交,F2中耐高盐抗冻型∶耐高盐冷敏型∶盐敏抗冻型∶盐敏冷敏型=21∶15∶7∶5。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耐盐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群体中抗冻型与冷敏型的数量比是7∶5,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为了推测其原因,让F1与野生型植株进行正反交,结果是:当F1做父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5;当F1做母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1。根据该实验结果,请推测F2群体中抗冻型与冷敏型的数量比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育种工作者根据M/m、H/h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对F2部分植株的DNA进行PCR扩增。已知M比m片段短,h比H片段短,扩增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符合选盲目标的植株编号为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4号染色体上与m基因相邻有一对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a,a基因编码的毒性蛋白抑制含M基因的花粉发育,而对含m基因的花粉发育没有影响。若纯合抗冻型突变株4号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导致a基因丢失。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中4号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的植株产生配子时,a基因最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填“MⅠ”或“MⅡ”或“精子”)时期表达才会影响含M基因花粉的成活率,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3-05更新 | 3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