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 DNA分子的复制 >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
题型:多选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69 题号:17311787
噬菌体φX174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正链)。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合成其互补的负链,形成闭合的双链DNA分子,之后正链发生断裂,产生3'—OH端,再以此为引物,以未断裂的负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使3'—OH端不断延伸。延伸出的长链可切割、环化产生很多拷贝的环化正链,进而与噬菌体的蛋白质颗粒组装产生子代噬菌体。其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噬菌体φX174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量相等
B.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分子时需要解旋酶参与
C.噬菌体φX174的DNA复制方式可称作半保留复制
D.该过程表明可以只以一条链为模板进行DNA的合成
22-23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较难 (0.4)
【推荐1】将1个小鼠精原细胞放入含¹⁵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分裂一次后,转入含¹⁴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继续分裂一次,共得到4个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赫尔希和蔡斯通过该实验过程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B.通过观察细胞放射性强弱可判断DNA在分裂中的变化规律
C.该细胞分裂一次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¹⁵N
D.该细胞分裂两次后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可能仅有2个细胞的核DNA含¹⁵N
2023-09-16更新 | 285次组卷
多选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将某二倍体动物(2n=6)的一个精原细胞全部核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用32P标记,然后放在31P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两次连续的分裂,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后的每个细胞的每条染色体都带有32P标记
B.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子细胞中,含亲代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3条
C.若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子细胞中,含亲代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0-6条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Ⅰ分裂,则形成的子细胞中,含亲代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0-6条
2023-07-12更新 | 698次组卷
多选题 | 较难 (0.4)
【推荐3】关于DNA的复制,有的科学家提出了DNA半不连续复制的假说,该假说认为:DNA复制形成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片段后再借助DNA连接酶连接缺口(如图1)。为验证该假说,进行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在培养的不同时刻,分离出T4噬菌体DNA,使其解旋形成单链,再进行离心。DNA单链片段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是连续复制还是不连续复制,所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B.根据图2所示的结果可以验证出该假说是正确的
C.该实验结果也可以证明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
D.如果该实验没有加入DNA连接酶,则大部分放射性会出现在试管口
2023-11-07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