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1 题号:17520313
蝗虫趋水喜洼,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我国科研工作者深入蝗虫多发地考察后运用了“政治结合,根除蝗灾”的战略治理蝗灾,一方面通过多种防治方式降低蝗虫密度;另一方面改造蝗虫发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河滩荒地等,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________。蝗灾发生地植被条件对蝗虫种群数量变化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原因是_______
(2)“政治结合”的“改”,采取改造蝗虫发生地等措施来防治蝗虫是通过改变蝗虫的生存环境来降低_______,以控制蝗虫的数量。
(3)估算蝗虫跳蝻和成虫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_。古往今来,老百姓控制蝗虫的方法有很多种,《宋书》记载景祐元年春正月,“诏募民掘蝗种,给菽米”,六月“诸路募民,掘蝗种万余石”。掘蝗种其实就是要通过降低________,来降低来年虫害发生的概率。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点: a-大豆萌发;b-株冠形成: c-开花结实;d-植株萎蔫)
(1)对大豆田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属于_______水平的研究。
(2)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由_______直接决定的。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可能______(填“更大”、“更小”或“无明显差异”)。
(4)b点以后田鼠群密度大幅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请写出两条原因)。
(5)若调查该大豆田(S 公顷)中田鼠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a只:第二次捕获了b只,其中有标记的田鼠c只,并发现第一次标记的田鼠中有d(<a)只由于天敌、竞争等自然因素死亡, 但因该段时间内有新个体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从生物统计理论层面上推测该区域内该种鸟的实际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只/公顷。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对田鼠进行标记时,除了防止标记物脱落外,还应该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023-07-31更新 | 6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请结合生态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护白鹤等珍惜候鸟及其越冬地,我省在1983年建立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并于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后的几十年内白鹤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该鸟类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使很多珍惜候鸟种群能够较好的延续,这种措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的___________
②据图甲可知,建立自然保护区后白鹤种群数量得到了明显的增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之后该种群的数量呈波动性变化,该鸟类在保护区内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______只。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调查的前5年时间内的年龄结构是___________,20年内该种群的数量最少的年份大约是第___________年。
(2)某研究团队以保护区内几种占优势的候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它们的生态位。③研究团队以优势种候鸟为研究对象,这属于___________水平的研究;如果要了解其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___法来调查。
④生态位是指________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_的结果。
2023-06-26更新 | 8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酚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甸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1)青藏高原的某些区域形成草甸群落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___,草甸群落的季节变化即_____________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若将生长于青藏高原的高原酚鼠投放到另一环境相似的高山草甸中,高原酚鼠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__形增长。
(2)为防止过多的高原龄鼠对草甸的破坏,起初人们利用天敌鹰来控制高原龄鼠的数量,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鹰主要捕食了高原黝鼠的老弱病残个体,改变了高原酚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随之种群数量快速恢复,后来研究人员采用了人工捕杀、药物抗孕、造林整地等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药物抗孕是通过降低种群的_____________控制高原黝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____________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
(3)高原酚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演替。
(4)在高原酚鼠形成的土丘上会发生规律性的演替,对此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
A.多年生草本会逐渐取代一年生草本成为优势类群
B.一年生草本的活动促进了多年生草本的生存
C.该群落的演替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
D.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高
(5)大量研究表明,过度放牧导致的草甸退化促进了鼠类数量增加,鼠类的密度过大又加剧了草甸退化,这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2023-10-24更新 | 3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