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4 题号:17668962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其中生存着浮游植物200多种,浮游动物170多种、青、草、鳙、鲢四大家鱼分别生活在湖水的底层、中层、上层,其分布范围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家鱼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
(2)研究人员在湖边发现了农场的痕迹,可能是某种原因使人们放弃了耕作,导致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种______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属于______
(3)某种生物迁入鄱阳湖中并和谐融入当地环境,若该种生物使鲢鱼的营养级增加,则鲢鱼的数量可能会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1】红树林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净化海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 物多样性等功能。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力度,全面恢复提升红树林 湿地生态功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某生物科技小组对 某地红树林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中生活着多种鸟类,有的生活在乔木层,有的生活在灌木层,有的生活在地面, 这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现象,其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红树林是以红树为优势种的潮滩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另一部分_____________
(3)我国对红树林的保护修复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提出保护红树林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021-08-30更新 | 12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2】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被过度采伐,导致土地日渐贫瘠、森林覆盖率极低。经过建设者的艰苦奋斗,而今的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得到极大提高,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荒原变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在此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结构日趋复杂,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地上和地下均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______
(2)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右下表所示。生物量相对值表中结果显示砍伐强度与树龄、林木生物量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①______,②______。可见,适度砍伐有利于提高林木生物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据表中数据,可给林场建设者们提出的建议是______

                      砍伐强度/%

生物量相对值


树龄/年

24.0

25.9

38.6

39

10

13.24

14.73

15.64

15.2

20

72.54

75.09

81.08

79.6

30

161.87

166.10

171.12

170.0


(3)塞罕坝林场的主要树种有落叶松,对落叶松有危害的常见害虫为松毛虫。林场建设者为防治松毛虫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喷施高效农药;二是投放松毛虫的天敌——寄生蜂。请利用所学知识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评价:______
2021-04-30更新 | 9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3】图1、图2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1森林中,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森林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以及气候干旱,使得我国北方某地草原逐渐沙漠化,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过程。
(3)采取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在2公顷的范围内放置100个捕鼠笼,捕获鼠80只,标记后放归原处。一段时间后,再在原范围内放置200个捕鼠笼,捕获鼠90只,其中被标记的有15只,则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只/公顷。鼠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低于普通个体,则调查所得的结果会________(填“偏大”、“不受影响”或“偏小”)。
(4)分析图2,在1~5年间该种群数量_______(填“增大”、“减小”、“基本不变”)。第 10~20 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填“<”、“=”、“>”)死亡率。第 20~3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型。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________________
2021-04-19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