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7757242
我国南方某生态示范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板栗是深根性树种,喜光,高度为3~4m,而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耐阴,高度为1m左右。研究者调查了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林下茶园(板栗-茶树结构)和常规茶园(无树木遮阴)中的害虫叶蝉的种群数量及其天敌蜘蛛的相关内容,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茶园类型叶蝉总数蜘蛛总数游猎型蜘蛛丰富度结网型蜘蛛丰富度蜘蛛多样性
常规茶园14259531481.4
林下茶园701152414132.9

(1)林下茶园的板栗和茶树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资源,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地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内的______________
(2)据调查,林下茶园出现了栖息于灌木层的某种鸟类,该种鸟摄食叶蝉和各种蜘蛛。该种鸟类出现的原因是林下茶园为该鸟创造了_______________
(3)与常规茶园相比,林下茶园的抵抗力稳定性更_______________,原因是林下茶园的______________
(4)防治害虫叶蝉时,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依据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应将叶蝉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__水平。林下茶园中叶蝉数量只有常规茶园的1/2左右,主要原因是:林下茶园中,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如图表示某人工生态池塘的各种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为增加沉水植物的有机物制造量,可采用特定的结构在水的上层进行悬浮培养。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人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___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螺蛳与青虾同化能量的去路存在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若养殖的青虾的数量过多,为了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3)为了确定草鱼的捕捞时间以及捕捞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其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因第二次捕获的难度增加,草鱼的实际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计算的数值。为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可在__________时进行捕捞。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进行捕捞,使捕捞后草鱼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
(4)若悬浮养殖的藻类过多,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其他动物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26更新 | 51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区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地区藏羚羊种群数目将增加。
(2)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上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a~b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_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了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活。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
甲组:同时向草坪中抛出2个相同橡胶圈
乙组:同时向草坪中抛出2个相同橡胶棒
丙组:                           
重复实验,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求三组的平均时间。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①补充丙组实验操作:___________。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橡胶圈和橡胶棒的距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②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则假说成立。
2024-04-26更新 | 26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原产于北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近年来在我国东部地区大肆扩散,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地点通常为荒地,它一般在土地抛荒的初始阶段就进入,此时的空间和资源状况正虚位以待,对其定居和生长都十分有利,能顺利地占据个空生态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呈__________型增长。
(2)除了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以外,加拿大一枝黄花向体外分泌代谢的化学物质,对其生存环境中其他植物产生有害影响,也是造成此植物大肆扩散的另一主要原因。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生存环境中其他植物存在___关系。
(3)为了清除加拿大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__________(填“开花前”或“开花后”)。上述处理方法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组成格局,同时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积聚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__________
(4)为了防止加拿大一枝黄花大量入侵农田,农技人员建议采用复种(复种是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方法进行防治,其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通过复种降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__________
2022-04-30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