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1 题号:17775093
为扎实做好生态修复,落实长江大保护政策,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发展,泰州一地区建设了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工程,在退渔还湿等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的模式恢复江滩湿地风貌。请回答:
(1)站在江堤上远眺,偶尔可见芦苇丛生的江心洲。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区别特定区域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
(2)江堤一侧有人工林,人工林中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有关,人工林的大空缺处有芦苇丛等不同种群分布,体现了该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3)以水杉为主的人工林中依稀可见昆虫诱捕器,其原理是利用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_______,有效预防人工林因________而易爆发的虫灾。
(4)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共抓长江大保护政策,依法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域实施禁捕。下列行为在禁渔期和禁渔区须禁止的有________
①拆除工厂、鱼塘 ②采集野生植物 ③放生外来物种 ④在江边钓鱼
(5)前些年,杭州西湖曾由于污染物排放超标等原因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湖泊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这一能力通常与____________呈正相关。“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方式是______
(6)通过综合考量,科研人员利用沉水植物在杭州西湖进行生态修复工程。现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西湖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甲、图乙所示:

①图甲说明:___________
②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以代表________(填生物)的多少。由图乙可知,沉水植物可以______“水华”的爆发。
(7)经治理,西湖富营养化得到了有效缓解。借鉴治理经验,为加速慈溪大塘河生态系统的恢复,请从水体中氮、磷的输入和输出角度各提出一条修复措施:输入的措施是_________;输出角度的措施:①种植菹草和苦草;②种植多种适合本地生长的沉水植物,并比较其修复水体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沉水植物大量种植;③混合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多种沉水植物;④加强湖区底泥疏浚。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图1、图2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上某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1森林中,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现象,有利于____
(2)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_(至少写出2个)等特征以及____等。
(3)分析图2,第20~30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很可能是____型。
2024-04-03更新 | 1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夹河湿地曾是烟台城市周边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____________和空间特征。
(2)研究者在夹河湿地区域设置20个样地,在样地中利用____________法进行植被数量调查,利用该方法调查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
(3)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的是___________点;乙曲线上D、F两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上升的是___________点、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____ ;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4) 随着政府治理力度加大,夹河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诸多生物纷沓而至,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其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5)如今夹河两岸景色宜人,沿河两岸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2019-11-24更新 | 9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2015-06-24更新 | 40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