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2 题号:17862880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家蚕的正常体色与油质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油质色为隐性性状。Z染色体上存在B/b基因,该对基因在幼蚕体表上没有相应的表型,但不含B基因存在胚胎致死效应。A/a和B/b两对基因的距离相近,不会发生交换,雄蚕体质强壮、结茧层率高、蚕丝多,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雄蚕的致死基因来源于______(填“父本”或“母本”),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油质色基因和致死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常作为遗传标记用于筛选雄性幼蚕,为了尽可能方便、快速地从杂交后代的幼蚕中挑选出雄蚕,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从子代中筛选雄蚕___(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写出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表型及筛选方法即可)
(3)家蚕幼虫斑纹的种类繁多,易于识别,是研究遗传学的极好材料,姬蚕无任何斑纹,由d基因控制;普斑蚕第2腹节有半月纹,由D基因控制;黑缟斑蚕在腹面中线处有箭斑,由D⁺基因控制,这三种基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且显隐性关系为D⁺>D>d。某同学选用雄性正常体色姬蚕与雌性油质色黑缟斑蚕,羽化成蛾后进行杂交,F₁幼蚕中黑缟斑:普斑=1:1,正常体色雄蚕:油质色雄蚕:油质色雌蚕=1: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F₁随机交配,F₂中雌性正常体色普斑蚕的比例为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味两种。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亲本组合纯合紫色×纯合紫色纯合紫色×纯合黄色纯合黄色×纯合黄色黄色×黄色紫色×紫色白色×白色
F1籽粒颜色紫色紫色黄色黄色、白色紫色、黄色、白色白色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_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1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基因T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二者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9号染色体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_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味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3)中非甜味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的比例是_______
(5)若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子粒的非糯与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_______
2020-03-10更新 | 27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某种山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Nn在公羊中表现有角,在母羊中表现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山羊毛色的基因M/m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双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一对山羊交配,发现F1的母羊中无角:有角=3∶1,但公羊中无角:有角=1∶3,请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
(3)基因M/m只位于X染色体上,黑毛有角公羊与白毛无角母羊杂交,后代公羊中出现了黑毛无角个体,母羊中均是无角个体,理论上,子代中黑毛无角羊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4)现有一只有角公羊,请设计实验鉴定其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①简要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
2020-04-15更新 | 28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籼稻(染色体组成表示为SS)和粳稻(染色体组成表示为JJ)的杂交种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势,但杂交种的部分花粉败育,经检测,其所有花粉中均存在某种杀死花粉的毒素蛋白,但只有育性正常的花粉中存在一种对应的解毒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编码这两种蛋白的基因均为位于籼稻12号染色体上的R区,如下图(该区的基因不发生交换)。科研人员将纯合籼稻和纯合粳稻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仅有籼—粳杂交种和籼稻,且二者比例接近1:1。
   
(1)F1植株产生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的花粉败育。若让F1作父本,籼稻作母本进行杂交,子代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分别敲除了F1中的R区相关基因,得到1~10号植株,检测其花粉育性情况,结果如下表。
F1植株编号12345678910
敲除基因ABCDA+BA+CA+DB+CB+DC+D
花粉育性+
+++
+++++
++
(注:“++”表示全部花粉有育性:“+”表示一半花粉有育性;空白表示全部花粉败育。)
由表中结果可推测基因B和C的功能,其中编码毒素蛋白的是基因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基因B的作用,将基因B导入到F1中,获得转入单个基因B的F1。预期F1自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及比例是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的比例)。
(4)请结合上述机制,推测基因C的基因频率趋于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
2024-03-01更新 | 6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