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3 题号:17910132
麦田中蚜虫与多种天敌(如七星瓢虫、大草蛉等)的数量通常有跟随关系,为研究该现象,某科研小组在发生蚜虫的麦田中每5d调查1次蚜虫及多种天敌的种群数量消长情况(调查期间麦田不用农药防治蚜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蚜虫种群密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随机取样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B.调查期间蚜虫种群数量增长与(出生率+迁入率)大于(死亡率+迁出率)有关
C.天敌的数量与蚜虫数量有跟随关系,此跟随关系的实质与生物间捕食关系有关
D.此麦田中采用机械方法除去部分蚜虫或去除部分天敌均会让麦田中蚜虫的K值增大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跳蝻、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可采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
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要适当放大
2020-12-14更新 | 41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2】青鱼栖息于湖泊的中、下层水体,年龄结构可分1~5龄,3龄时性成熟。为研究未受人类干扰、封闭的某天然湖泊中的青鱼种群,研究人员先后用小网眼和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捕捞,小网眼渔网捕捞到的青鱼均进行标记后放回原地,两次捕捞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龄级1龄2龄3龄4龄5龄
体长/cm<2020~5050~7070~85>85
小网眼渔网捕获量/条44301070610538352
大网眼渔网捕获量/条捕获数0012571107836
标记条数  173127100
A.该湖泊中3~5龄青鱼的数量约为12000条
B.两次捕捞间隔的时间过短会导致第二次标记鱼难以再次捕获,估算值偏大
C.该种群的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栖息于不同水层的青鱼形成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2023-06-04更新 | 164次组卷
【推荐3】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下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这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 点)和绝灭点(X 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 点,种群就会走向绝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对策的珍稀濒危生物种群数量可能低于 X点
B.在种群基数较小时,K 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也不可能为负值
C.r对策的有害生物虽无X 点但有S 点,也可以被人们有效清除
D.曲线在X 点和S 点之间时,种群的出生率增加
2023-12-10更新 | 1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