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0 题号:17926518
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昆虫,其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黄色)、A2(红色)、A3(棕色)控制。与之独立遗传的另一对等位基因 B/b 会影响昆虫体色的表现,即只有B基因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均表现黑色。已知体色基因的复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目B、b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为研究该昆虫的体色遗传机理,科研工作者利用一只雌性红色昆虫(甲)、一只雌性黄色昆虫(乙)和一只雄性黑色昆虫(丙)进行了多次独立杂交实验。根据下表杂交实验过程与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实验一

实验二

P

F1

P

F2

2红色:1棕色

2红色:1棕色

F1棕色昆虫

F1红色昆虫

1红色:1棕色

1红色:1棕色:2黑色

2红色:1黄色:1棕色:4黑色

2红色:1黄色:1棕色:4黑色

F1黑色昆虫

F1红色昆虫

?

(1)B、b 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控制体色的基因 A1、A2和 A3 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 (显性对隐性用“>”表示),体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3)若选择杂交组合Ⅱ的实验一F1中的黑色雌性昆虫与红色的雄性昆虫随机交配,开展后续实验二的研究,所得 F2的雄性昆虫表现型为______,雌性昆虫中棕色的比例为_______
(4)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杂交组合Ⅰ中红色雌性昆虫(甲)与黑色雄性昆虫(丙)杂交产生棕色子代过程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孟德尔曾利用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当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时,F2总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其提出假说,作出了4点解释,最终总结出了相关的遗传定律。请以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2)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的,则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__________现象。
(3)如果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3不育,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
(4)如果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不是成对存在的,而是控制一个性状的遗传因子有4个,如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1形成的配子的组成及比例是__________
(5)孟德尔也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的遗传,但结果却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2023-04-25更新 | 138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 A、a 控制);棒眼与圆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 B、b 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 F1 表现型和数目(只)如表。
灰身棒眼灰身圆眼黑身棒眼黑身圆眼
雌蝇1560500
雄蝇70822623
请回答:

(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控制棒眼与圆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1 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圆眼雄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15 年,遗传学家 Bridges 发现用圆眼雌果蝇与 X 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 F1 中发现圆眼雌果蝇。该种圆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它自身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棒眼果蝇 X 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 B(B 和 b 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请你设计杂交实验进行检测。
实验方案: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基因突变。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 X 染色体缺失。
2019-12-30更新 | 12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拟南芥(2N=10)是一年生草本、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株高20cm左右,从发芽到开花约40天,果实为角果,每个果荚可生50~60粒种子,富有多对相对性状。因广泛用于研究种子的萌发、植物光周期等遗传分子机制,被称为“植物界的果蝇”,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作为良好的遗传学材料的优点有______(列举2项),对拟南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对母本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
(2)为研究影响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以品系甲(DD)为材料,经诱变获得了D功能缺失的结合突变体1,利用二者进行了以下实验: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子代种子萌发率(%)

杂交①

品系甲×品系甲

70

杂交②

突变体1×突变体1

10

杂交③

品系甲♀×突变体1♂

70

杂交④

突变体1♀×品系甲♂

10


杂交①②的实验结果表明,D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由杂交③④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子代种子萌发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以此推测,杂交③的子代自交,所结种子中,高萌发率和低萌发率的种子数量比为______
(3)为阐明拟南芥花色的遗传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诱变出紫花杂合子突变体2和白花纯合子突变体3,突变体2与突变体3杂交,F1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1:6:1,挑选出F1中的紫花自交,F2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27:36:1,由此分析,拟南芥花色性状至少涉及独立遗传的______对等位基因,上述F1中的红花基因型有_____种,F2红花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
(4)以上三种突变体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 特点。
2022-12-26更新 | 2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