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和群落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50 题号:18012160
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下渚湖,河水清澈,水草丰茂,白鹭点点,形成了独 特的湿地景观。
(1)湿地中阳光、清风、芦苇、游鱼、白鹭等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其中植物种类 多样,如水中有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等,堤岸边有杨、柳等,这反映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这样的分布使群落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重叠较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 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
(2)利用下渚湖湿地独特的物种组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当地政府开发了生态休闲旅游路线, 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经济效益的提 高又可以为湿地群落的维护提供资金支持,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_____________
(3)在食物链“植物→食草鱼→白鹭”中,与食草鱼相比,白鹭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 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调查发现该白鹭种群摄入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 表所示:
单位 J/(hm2·a)
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6.0×1085.0×1083.5×108
该白鹭种群同化的能量中约_____________%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4)技术人员依据泥鳅可以利用残饵、鱼粪为食和循环经济原理,将稻田养河蟹和稻田养泥 鳅两个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稻护蟹,蟹吃饵料、杂草、昆虫,泥鳅吃残饵、蟹粪, 泥鳅粪肥田的“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泥鳅吃蟹粪, 泥鳅粪肥田,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大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具有明显 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
(5)我国承诺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

①“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 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 达到“碳中和”时,图中 X1过程吸收的 CO2总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 Y2、 Y3和 Z4过程释放的 CO2总量。
②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I.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
(1)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只/hm2。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会偏________
II.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2)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5)在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_______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IV.现有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的血细胞计数板。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6)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___个。
2021-03-31更新 | 1547次组卷
【推荐2】某小型湖泊中存在如下图甲所示的营养结构,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丙表示绿藻和蓝细菌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回答:
   
(1)露斯塔野鲮鱼位于第______营养级。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方法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科研小组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1)。由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罗氏沼虾同化量为_______kJ·cm-2·a-1。罗氏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除去传递给露斯塔野鲮鱼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其余的能量______,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特点。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7.6

27.0

7.5

23.1


(4)同样增重2kg,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至少需要藻类的量是体长为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的____倍。
(5)该湖泊受到富含P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
①首先培养___________藻去除水体中的P,理由___________
②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________
2023-12-18更新 | 74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藤壶甲生活在浅水区岩石上而常暴露在空气中,藤壶乙生活在深水区岩石上而很少暴露在空气中,在深水区藤壶乙常把藤壶甲从岩石上排挤掉并取而代之。科研人员将藤壶乙从深水区岩石上清除掉后观察到藤壶甲可以很容易占据深水区,而藤壶乙却不能适应浅水区岩石环境。据此分别分析两种藤壶的基本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宽窄关系为:藤壶甲__________________;藤壶乙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在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共存。两种鸟因取食相同树干上的同种昆虫而发生竞争,但在自然条件下,两种鸟可通过分别取食树叶上的昆虫和树底下的昆虫而实现共存,这是因为两种鸟借助于昆虫空间____________方向的分布而避免了生态位重叠和竞争。这种资源的分配方式,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提高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和群落的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24更新 | 13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