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9 题号:18065989
阿尔茨海默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情绪不稳定。研究发现,该病的患者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受损,出现神经炎性斑块,还会出现突触丢失、神经递质减少等异常现象。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患者可能因神经元之间信息交流受损,而影响长时记忆
B.如果新突触不能正常建立,则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C.如果患者出现不能讲话的症状,可能是因为言语区的S区受损
D.患者出现尿失禁,原因可能是大脑皮层无法对下丘脑进行调控所致

相似题推荐

【推荐1】研究人员用特定的光刺激某转基因小鼠的下丘脑CRH神经元,引起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刺激引起CRH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
C.光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中效应器为T细胞
D.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分泌信息分子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024-04-12更新 | 208次组卷
【推荐2】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为抑制性递质。如图表示某毒品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对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示意图(箭头粗表示转运速率快)和5-羟色胺的作用机制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多巴胺转运体回收的多巴胺可以在突触前膜内重新包装形成突触小泡
B.突触小体接收到兴奋信号后钙离子内流,通过胞吐释放5-羟色胺到突触间隙
C.该毒品减少了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体的数量,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多
D.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
2023-11-09更新 | 41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模式Ⅰ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B.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也兴奋
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
D.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属于模式Ⅱ。该反射发生时神经元⑥从③处获得的神经递质后,突触后膜表现为外负内正
2022-07-04更新 | 2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