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4 题号:18189312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相似题推荐

【推荐1】缙云掌突蟾是重庆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的两栖动物新种,该物种隶属于角蟾科,掌突蟾属,是一种在水质良好的林间山溪附近生活的夜行性小型蛙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缙云掌突蟾的环境容纳量可随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B.缙云掌突蟾的最大种群数量就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缙云掌突蟾的体色接近泥土色,与环境相似,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影响缙云掌突蟾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024-02-23更新 | 3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稻飞虱食性单一,是一种主要危害水稻的昆虫。农业生产上一般采用农药对稻飞虱进行防治,扑虱灵、叶蝉散是防治稻飞虱的常用农药,其中扑虱灵是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特效药扑虱灵的施用量可减缓稻飞虱耐药性的进化速度
B.扑虱灵、叶蝉散可能会诱导稻飞虱发生耐药性变异
C.在使用扑虱灵过程中,稻飞虱种群的耐扑虱灵的基因频率先下降后上升
D.若长期使用扑虱灵防治稻飞虱,可能会导致防治效果下降
2022-02-17更新 | 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某严格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和B/b)决定,只有当A和B基因都存在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不考虑新的突变与互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严格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选择中总是处于劣势或被淘汰
B.由于其为严格闭花授粉,所以自然状态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bb
C.若人工让自然状态下的开白花的植株相互杂交,子一代均为白花
D.若人工让自然状态下的开红花的植株相互杂交,子一代均为红花
2021-09-23更新 | 5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