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反射与反射弧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8355252
TRPs通道蛋白可被胞内的脂质PIP2激活,引起Ca2+内流(见下图),进而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最终产生痛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Ps通道蛋白介导的疼痛产生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TRPs通道开放会引起后一细胞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Ca2+通过TRPs通道内流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D.降低胞内PIP2含量为研发止痛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内突触分布和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突触分布于神经中枢
B.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电位变化的形式,经突触沿感觉神经传导
C.在突触上, 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D.在生物体内的反射弧中, 兴奋传导是双向的
2021-10-13更新 | 12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著名物理学家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渐冻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动。“渐冻症”的病因之一是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在神经元之间积累,造成神经细胞损伤.下图为“渐冻症”患者的某反射弧,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S是感受器,能够接受机体内、外界环境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
B.若刺激Ⅰ处,渐冻症患者的手指M发生轻微收缩,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
C.当神经元之间谷氨酸过度堆积时,谷氨酸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
D.某“渐冻症”患者全身感受功能正常,推测该病人的病变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022-12-11更新 | 1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在传统针灸基础上又发明了电针灸。它利用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部位(穴位),引发一系列生理调节作用。低强度电针通过刺激小鼠后肢“足三里”穴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抑制Na+内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迷走神经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从延髓发出的调节内脏活动的迷走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C.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元的兴奋性,会导致针灸抗炎疗效甚微
D.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
2024-01-28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