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多选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5 题号:18414623
农业生产中常利用瓢虫来防治叶螨。某小组研究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虫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高
B.饥饿程度和叶螨密度共同决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
C.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
D.田间防治叶螨时应适当控制瓢虫密度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较易 (0.85)
【推荐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
B.对醇母菌计数时,若不染色则统计结果比实际活菌数量值大
C.在长条形的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取样,有利于取样的随机性
D.在血细胞计数板一侧滴样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能减少误差
2023-02-20更新 | 72次组卷
多选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为研究松材线虫入侵对松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受松材线虫危害程度不同的多个样地调查并测定乔木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研究的自变量是松林中马尾松林与阔叶林的占比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乔木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
C.随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受影响最小的样地是马尾松林:阔叶林=5:5时
D.随受害程度的加大,马尾松林中灌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可能会明显增加
2023-08-28更新 | 360次组卷
多选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某科研小组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期间,为了比较诱饵防护和隔离带对捕获效果的影响,在调查面积为2公顷的区域同时开展了四种不同捕捉实验。部分数据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分组

改进方式

初捕标记数

平均再捕个体数

平均再捕个体中标记数

成功率

1

诱饵防护+隔离带

60

40

24

0.73

2

诱饵防护

60

27

18

0.42

3

隔离带

60

24

12

0.28

4

无改进

60

18

12

0.07

A.标记符号过于醒目可能增大松鼠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B.诱饵防护与隔离带同时使用时对松鼠的捕获效果最好
C.小组成员初步估算调查地区松鼠的种群密度为60只/公顷
D.松鼠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
2023-01-03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