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18580285
1981年5月,中国学者在陕西发现了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从此开启了朱鹮拯救与复壮的序幕。随着各种保护措施实施,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朱鹮种群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统计结果如表。2000年以来持续对大部分朱鹮幼鸟进行了数字环标记,以更好调查幼鸟的存活情况和准确评估种群数量。
我国朱鹮种群数量(部分年份)统计表
年份19811981﹣19901991﹣2000201220192021
数量/只7<20>20010902571约5000
(1)在2021年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朱鹮种群数量,该方法适用调查的动物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____能力。进行了数字环标记的朱鹮幼鸟从放飞到重捕期间,若有幼鸟出生,则对于重捕时的种群数量,估算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小”、“无影响”或“偏大”)。在1990年前,则采用逐个计数,主要原因是此阶段野生朱鹮总数极少,也避免_____。调查朱鹮种群数量可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也为评估_____提供依据。
(2)2019年统计到幼鸟的比例为11.6%,显著低于2012年的19.0%,表明野生朱鹮种群的_____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3)2019年,朱鹮分布核心区域的巢密度明显高于外围,但核心区域的巢成功沿用的比例有下降,在种群密度较_____时,繁殖季节的优势雄朱鹮才能占有资源优越的领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繁殖机会。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_____(填“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
(4)2012﹣2019年间的增长速率比2019﹣2021年的小,表明2021年的朱鹮种群数量还未进入种群增长的_____(填“加速期”或“减速期”)。2022年6月,通过一只标记幼鸟追踪到朱鹮首次罕见的长途迁徙,说明由于种群数量增大,朱鹮野生种群需要不断扩大_____;也可推测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使朱鹮种群的宜居区域在扩大。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为防治虫害,研究人员选择面积为一公顷的开放的棉田若干,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并定期调查棉田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棉铃虫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该种群的___________。棉铃虫与棉花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
(2)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模拟树桩的目的是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树桩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时防治害虫的效果较好。
(3)研究发现,设桩一段时间后,麻雀(食物为棉籽和棉铃虫)和食虫鸟的数量都增多,麻雀和食虫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该成分的存在对生态系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麻雀增加的质量中来自棉籽的比例为x,则麻雀质量增加m时,需要消耗棉花的质量n为___________(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最大计算)。
(4)此研究表明,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虫害,这样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05更新 | 30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 至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特征,要较准确的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
(2)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多样性和______多样性。
(3)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 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选填“甲”“乙”“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
(4)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还有______
2023-08-10更新 | 3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山鼠种群密度,若林场面积为4km2,初次捕获山鼠120只并标 记,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山鼠100只,其中被标记的山鼠数量为30只,则该林场生 态系统中山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 只/km2。若部分标志物在山鼠放回后脱落,则会 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 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在自然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 型。
(3)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引入天敌控制山鼠与用药物灭鼠相比,其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
2020-03-07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