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4 引用次数:1250 题号:18931171
研究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在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下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甲、乙具有捕食关系,则甲种群的数量会呈现“S”形增长
B.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丙种群数量可能下降
C.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且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丙关系为竞争
D.若田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乙种群,但数量会随季节波动,主要原因是食物量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A.图1、2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Ⅰ为培养早期,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
D.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2018-07-15更新 | 41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C.t2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D.t2~t4内,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2018-05-26更新 | 78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物种分组第七天第14天第21天
蝉大眼蝽对照组0. 200. 620. 67
处理组0. 200. 100. 13
豌豆蚜对照组2. 004. 002. 90
处理组2. 008. 7022. 90
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 001.310. 82
处理组1. 132. 192. 03

A.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二营养级
C.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氨转变为含氮的养料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2017-02-20更新 | 1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