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3 题号:19016679
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中CK、A、B、C、D表示土丘密度不同的5个区域。图2表示演替至第6年时各区域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裸露土丘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草甸中高原鼢鼠数量越多,恢复后植物丰富度越高
C.鼢鼠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D.彻底消灭鼢鼠不利于提高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动物生态学家对某林区周边区域进行了4种经济动物的调查,所得结果见下表
生态学家们进一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了第三号区域群落的各种动物的种群密度,发现他们的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密度梯度,A种群密度最小。还发现各种物种之间存在的着食物关系,且A处于最高营养级。生态学家们根据上表和进一步的调查资料得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四种动物中分布最广的物种D
B.B动物有可能是植食动物
C.C1、C2、C3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D.A动物可能为第5营养级
2016-11-26更新 | 23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
C.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淘汰
2017-07-26更新 | 104次组卷
【推荐3】稻田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使水稻增产。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价值,其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鱼和害虫之间、鱼和杂草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
B.图中A、B、C三点中,将有害生物密度控制在B点收益最大
C.稻田养鱼模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稻田生态系统
2024-05-05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