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环境的保护 >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1 题号:19153254
生态足迹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活动不利于降低生态足迹的是(       
A.在日常饮食中,减少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多摄入肉类食物
B.减少私家车出行,提倡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C.减少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D.国家实施“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C.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D.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程度,遵循了协调原理
2024-05-01更新 | 1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危害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使群落的结构变得简单
B.应将各地濒危野生动物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并加以保护
C.低碳出行、开发洁净的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小生态足迹
D.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减小生态足迹,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
2023-05-21更新 | 1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生态位和生态足迹在描述和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起着重要作用。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种群在一个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物种或种群对环境适应的状况或对资源利用的程度。根据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方式和适应程度,可将物种划分为泛化物种和特化物种,其中泛化物种,通常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并成功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测错误的是(       
A.泛化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应比特化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大
B.设法增大生态足迹是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C.两个种群的食物来源不同,但两者生态位也可能有重叠
D.特化物种的诞生是对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高度适应的结果
2024-06-04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