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 DNA分子的复制 > 探究DNA的复制过程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9153732
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_____
(2)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_____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理论上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_____
(3)若对结果C中的DNA分子先用解旋酶处理,然后再离心,结果为F,请在图中表示出。_____
(4)如果结果C、D、E都与结果G相同,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_____(填“是”或“不是”)半保留复制。
(5)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_____等条件。洋葱根尖细胞能发生DNA复制的场所有_____。DNA复制的意义是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A: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步骤B: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①步骤A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分子。若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的产物应符合甲图中的_____(选甲图中字母填写)。
②若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则假说成立。
(2)研究者为进一步确定“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____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
(3)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

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
(4)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选填⑤~⑦中的序号)。
①两条15N-DNA单链                      ②两条14N-DNA单链          
③两条既含15N又含有14N的DNA单链
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
⑤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⑥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分散复制”
⑦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5)DNA复制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达,另一条子链是不连续合成达(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再相互连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如图1.半不连续复制是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的。为验证假说,他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全部变性后,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所示。

①研究表明,富含G—C碱基对的DNA分子加热变性时需要的温度较高,推测其原因是_____
②图2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的量_____(填“减少”“增多”或“不变”),原因是_____
2022-07-02更新 | 12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在遗传学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科学地解释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图甲是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示意图,将甲图中DNA分子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是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7全称为_______,DNA复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
(3)DNA分子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加热能破坏氢键而打开双链,现在两条等长的双链DNA分子甲和乙,经测定甲的热稳定性较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为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继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如果再做一次实验,将子一代细菌(Ⅰ)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参照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方框中画出,并注明比例。______________
2021-05-22更新 | 20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在遗传学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科学地解释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图甲是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示意图,将甲图中DNA分子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细胞中, DNA复制主要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是_________________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据甲图可知DNA复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由乙图可知,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加热能破坏图乙中9处氢键而打开双链,现在两条等长的DNA分子甲和乙。经测定发现甲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某实验小组为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继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结果如甲图所示。请分析:

①将第一代(1)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参照甲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乙图中标出,并注明比例_________
②若将15N-DNA(亲代)的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上连续复制3次,则所产生的子代DNA中含14N与只含15N的比例为_________
2021-08-30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