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19160318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前的冲积平原,是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流入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 处时流速减缓,在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科研人员对黄河流入海处三角洲进行调查, 发现此处常见斑块性生长的芦苇、菖蒲、泽泻和鼠尾草等,能为白鹭等动物提供栖息地,已 经发展成为一片湿地,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形成是群落演替的结果,群落演替是指___
(2)随着演替的进行,研究人员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主要原因是___
(3)近年来,针对黄河三角洲的改造使黄河三角洲出现“白鹭落枝头,鱼蟹栖根底”的景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改造黄河三角洲后,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 原因是_________
(4)如今的黄河三角洲土壤条件、生态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吸引了大量海鸟在此栖息繁衍,同时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相似题推荐

【推荐1】飞播是将适宜当地环境的草种或树种由飞机撒播,对宜播地进行封闭管护直至植被恢复的措施,以达到防沙治沙的目的。毛乌素沙漠是我国最早开始飞播治沙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地区之一,植物多样性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形成不同的演替序列。研究表明:飞播恢复下的毛乌素沙漠植物群落分为三个演替阶段:固沙先锋物种群落(雾冰藜、猪毛菜等)、沙生植物为主的杂草类群落(拂子茅、无芒隐子草等)、中生植物为主的杂草类群落(草地凤毛菊、猪毛蒿等)。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从毛乌素沙漠中选取32个沙丘样地,进行封闭管护直至植被恢复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飞播等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进行。
(2)该群落演替与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区别在于该群落演替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随着治理时间的延长,群落物种组成从固沙先锋物种变化到具有耐旱性质的杂草类群落,统计群落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会影响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2024-05-07更新 | 4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研究小组对某水产养殖水库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中某食物链上能量流动关系如图2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单位:J/m2·a)。

回答下列问题:
(1)鲢鱼和鳙鱼主要在表水层和中间水层活动,乌鳢主要活动在中下层,这种现象反映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其分层活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已知乌鳢对鳙鱼和鲢鱼的捕食概率相同,鲢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植物。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水库逐步用鳙鱼取代鲢鱼,一段时间后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结合图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浮游植物种群密度上升。乌鳢的总同化量远大于c,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捕鱼季之前对鳙鱼进行生物量调查,从理论上来说,其生物量是调查时刻前____________的积累量,但实际值往往低于理论值。结合图2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捕鱼季之后,鳙鱼的生物量明显较少,减少部分主要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即该系统对系统外部的物质输出。
2022-02-19更新 | 206次组卷
【推荐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性、居住的环境条件要求逐步提高,现代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园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某生态园借助农业种植,大力发展养殖和加工业,同时搞好环境建设,大量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形成了以旅游休闲、特产销售、体验农耕为特色的观光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园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果园里乔木、灌木、草本、苔藓的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
(2)生态园为保障全部产品绿色、健康、环保,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羊吃草,鸡捉虫,这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属于_______。生态园远近闻名,风景怡人,还有一片片的果园和湿地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3)生态园以废弃的果木果枝为基料粉碎制成菌袋来培养香菇,再利用废菌包+禽畜粪便+微生物菌剂堆肥处理,制成有机肥还田。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_______。在果园中增加栽培种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稳定性。
(4)生态园宣称:“为了保证长期稳定发展,生产健康绿色产品,我园所有禽畜和鱼类的饲料都来自园内生产的草料和农作物,肥料都来自本园禽畜所产有机肥,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上述做法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