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7 题号:19246174
某流动沙丘在形成后的数百年间依次出现了以下优势种∶美洲沙茅草(Ab)、北美小须芒草(Ss)、北美乔松(Ps)、多脂松(Pr)。科学家实地调查了四个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沙丘中四种植物幼苗的出土情况(图a),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统计了该沙丘中种子捕食者(某啮齿类动物)对四种植物幼苗出土率的影响(图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演替的整个阶段中,植物幼苗出土率的高低是优势种的决定因素
B.限制Ps、Pr在演替早期成为优势种的原因可能与该啮齿类动物的捕食喜好有关
C.演替早期阶段的生物可能提高了沙丘土壤的有机质、水分及无机盐含量,提高了演替后期各种植物幼苗的出土率
D.演替阶段为中后期时,单位时间内四种植株中多脂松的新增个体数最多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公园湖面上的“小绿岛”是生态浮岛景观,不仅有装点湖面景观的作用,更能改善水质环境。生态浮岛是多种生物生存繁衍的载体,是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的人工浮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浮岛具有装点湖面、净化水质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B.浮岛上的植物与水体中藻类植物竞争阳光和水中有机物,能有效抑制藻类生长
C.浮岛植物上有昆虫栖息,植物根际有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生态浮岛建立数十年后该水域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属于次生演替
2023-07-31更新 | 74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形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统计了近水缓冲区和湿地核心区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C.芦苇在该湿地的分布体现了该湿地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D.人类的活动加速了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
2023-01-16更新 | 325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①⑤
B.图2中B表示兔的同化量,C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在该生态系统中,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D.过度放牧会导致该生态系统在逐渐向荒漠生态系统演替,此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相等
2023-07-29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