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19298337
2022年8月,全国出现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重庆多处地区发生森林火灾,其中北碲缙云山是山火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熊熊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最终在“最美逆行者”——摩托大军的协助下,在“有召必应,使命必达”的消防战士的作战下“以火攻火”扑灭了山火。请回答下列问题:
(1)缙云山物种丰富,风景优美,是观日出、赏云海的绝佳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2)缙云山火烧地用不了多久就可恢复到原先的生态平衡的状态,这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三个平衡特点;结构平衡、______平衡、______平衡。
(3)森林作为“地球的肺”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固定到植被中来。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程度的山火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通过在不同程度的火烧迹地及相邻的未火烧林,设置固定样地,于火灾结束1年后测定植被的碳密度,实验结果如图:(植被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中碳元素的重量,单位为
   
据图分析:随着山火强度的增大,植被的总碳密度逐渐减小,该变化主要由______(填“乔木”、“灌木”或“草本”)碳密度的变化导致。随着山火强度的增大,草本植物碳密度逐渐增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水稻属禾本科植物,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鸭有旺盛的杂食性却不喜食禾本科植株,利用此特点,我国多地采用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为研究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水稻单作和稻鸭共作的比较试验。水稻单作按常规生产方式使用化肥、杀虫杀菌剂。稻鸭共作每公顷投放300只20d龄的麻鸭,共育75天,只在稻鸭共作之前和之后施用化肥和农药。最终统计经济效益如下表(单位:元/hm2)。请分析回答:

处理

主要支出

主要收入

生产资料费

人工费

稻米

稻田鸭

净收益

化肥

农药

鸭苗

饲料

施肥

管护

水稻单作

1566.8

1147.5

-

-

2250

750

55672.7

-

49958.4

稻鸭共作

1302.5

306.5

699.0

6154.2

750

1425

85113.0

18029.6

92505.4


(1)上述水田中的稻、鸭及其他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写出稻鸭共作田里可能存在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水稻单作模式下的稻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稻鸭共作模式稻米产量增加,因为鸭在稻鸭共作中能够通过______________等活动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鸭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
(4)CH4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稻田是CH4最大的人为排放源,在厌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在产甲烷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被逐步分解形成CH4。研究表明,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鸭通过觅食和游动,从而增加了______________,抑制了产甲烷杆菌的生长活性,减少了CH4的排放。
2022-05-27更新 | 6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如图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的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___条。假设每种动物从上一营养级不同生物获得的能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那么若狼增重6kg,需要消耗草____kg。
(2)狼与北极狐的种间关系为_____
(3)与热带雨林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____,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物较多,原因分别是________
(4)狼只能得到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的原因是______
(5)植物花朵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传粉,这一过程植物传递的是_____信息,而北极狐根据雪兔的气味追踪猎物,所利用的信息来源是____
2023-07-25更新 | 2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红耳龟原产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___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耳龟的_________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只)

148

20

8

4

1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
(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_
②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丰富度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
2021-01-11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