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7 题号:19806096
下图甲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开
B.图乙经离心的试管中,沉淀物中也具有少量的放射性
C.图甲中,BC段R型细菌减少的原因是R型细菌大量转化为S型细菌
D.若用S型细菌DNA与R型活菌进行体外转化,两种细菌数量变化与图甲相似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噬菌体有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之分。烈性噬菌体也称为毒性噬菌体,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是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又称溶源噬菌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菌后发生了基因重组
B.两类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原料都来自宿主细菌
C.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温和噬菌体
D.T2噬菌体感染被32P标记大肠杆菌增殖后DNA才能获得32P标记
2023-05-23更新 | 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B.应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以标记蛋白质外壳
C.噬菌体外壳的部分蛋白质是由大肠杆菌的基因编码的
D.噬菌体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35S标记组的沉淀物中不出现放射性
2022-07-12更新 | 3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下图甲是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 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 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提供给大肠杆菌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 菌体分离
C.图甲中 BC 段 R 型细菌数量下降是由于大量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结果
D.图甲中 R 型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在 S 型细菌糖蛋白的诱导下发生突变产生的
2021-10-18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