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碳循环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3 题号:19967266
2022年,全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温室效应”“碳中和”等话题再度引起人们的热议。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美的过渡期约为50到70年,而中国在2020年郑重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过渡时长仅为30年,再一次展现了大国担当与责任。下图1为对温室效应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南极16万年间不同冰层的气体测定,可以了解当时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气温,图2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图中A、C之间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循环,与地球形成初期的大气相比,现在大气中碳的含量要低得多,请从碳的去向方面考虑下降的这部分碳最终的存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
(2)从图1中可知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和温度呈______相关。结合图1中信息和地球目前大气状况,推测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的因素有_____(从不同方面回答,至少说两点)。
(3)“温室效应”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项的生态工程,“碳中和”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为_____原理。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数字标号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生产者的是________,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的,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________生理过程实现的。
(2)写出图1中存在的食物网:________
(3)图2中过程①释放的能量=________(用图2中的字母和运算符号表示,下同);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
(4)图2中c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h),原因是________
(5)若图2所示群落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营养结构逐渐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
2022-02-23更新 | 12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图一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图二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A~C代表能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碳从非生物环境进入草原群落和从草原群落释放到非生物环境的主要途径分别是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
(2)请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
(3)图二中B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鼠粪便被C利用的能量属于图一中_____________同化能量的一部分(从甲、乙、丙中选择)。
(4)碳循环失衡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请写出另两种因物质排放直接导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
(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食草)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022-04-07更新 | 129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9年1月15日,在月球的强辐射、低重力、高温差的极端环境条件下,我国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种子,还有酵母菌、果蝇卵以及土壤、水分和空气,棉花种子成功萌发,为人类首创。根据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若载荷内的植物种子都萌发成长,果蝇卵孵化后,这些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微形生态然系统,则酵母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要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进行,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荷罐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但载荷罐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证实验的成功,科学家在地面做了一个相同的试验载荷,并实验测出各成分的能量流动,绘出下图:

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填字母)。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
2019-05-18更新 | 2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