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85 引用次数:199 题号:19977137
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等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及遗传调节等属于内源性自动调节。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水分和疾病等因素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
B.种群数量一定程度地降低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
C.内源性自动调节强度不受种群数量的影响
D.在内、外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数量变化如迁入和迁出,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可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在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中,其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采用每天定时抽样检测的方法,可研究水体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2023-08-14更新 | 21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陆游的名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并不适用于广东,而“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则真实反映了广东农业生产实际。导致这一情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温度B.水C.空气D.土壤
2022-08-27更新 | 204次组卷
【推荐3】在稻蟹共作的稻田中,除水稻和河蟹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田螺种群数量达到K/2时,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B.食物、温度是影响河蟹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C.决定该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D.因水稻和杂草生态位存在重叠,故种间竞争激烈
2024-03-29更新 | 4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