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膜电位的变化及相关曲线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20293213
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的神经纤维电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刺激后,引起少量的Na+内流
B.缩短刺激间隔时间,有利于诱发动作电位
C.t1刺激前,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增大膜外的Na+浓度,会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为研究中药黄芪的活性成分黄芪皂甙( SA)对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研究人员在适宜环境下,使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皂甙溶液对豚鼠乳头肌进行处理,给予一定强度刺激后,记录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幅度及时程的变化,据图分析,相关叙述中合理的是(       
A.黄芪皂苷的作用效果与使用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B.黄芪皂甙可能通过抑制钠离子的内流发挥作用
C.40 mg/L的黄芪皂甙对钾离子的外流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D.黄芪皂甙对豚鼠乳头肌膜蛋白的作用是可恢复的
2022-03-21更新 | 161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图1所示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形成的动作电位。实验时在神经纤维上分别取三个电位差测量点,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位于测量点的细胞膜外侧和内侧,设计FE=FG,均为5cm,如图2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的电位差为90mV
B.AC段为动作电位,此时Na+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CD段为静息电位,K+外流方式协助扩散
C.图2中,受刺激后,F点处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状态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兴奋在FE、FG段传导的时间依次为t1、t2,两者的大小是t1=t2
2023-08-05更新 | 553次组卷
【推荐3】科研人员发现,慢性跑步机训练可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使小鼠皮层中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训练后被激活。进一步通过体外电生理记录等发现,小鼠运动后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性显著增强,并伴随轴突髓鞘化改善,使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加快,过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营养因子BDNF与神经元活性的改善以及轴突髓鞘化水平的提升有关
B.运动使皮层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细胞外液
C.体育锻炼通过激活mTOR通路,来增强小鼠对复杂运动技能的习得
D.坚持体育锻炼可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短期记忆效果
2023-09-30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