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1 题号:20534908
“惊魂未定”是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发生复杂的变化,产生的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导致紧张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其机理如图所示,其中nNOS是催化NO合成的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会促进NO的合成
B.谷氨酸与N受体结合后能促进Ca2+内流进入神经元2
C.谷氨酸与A受体结合后使Na+内流,会抑制神经元2的兴奋
D.NO能促进谷氨酸的释放,从而导致紧张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B.在d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e、f都能测到电位变化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用一定的电流刺激点,甲和乙都发生两次偏转
2020-09-24更新 | 163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变化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鳃
B.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C.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c、d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要去除习惯化,可给予海兔头部强刺激,最终使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
2021-09-04更新 | 9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2022-06-13更新 | 102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