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85 引用次数:148 题号:20618636
近日、科学家在墨西哥湾的深海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镰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千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角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鮟镰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D.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所有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较易 (0.85)
【推荐1】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竹节虫的体形像竹枝B.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的颜色相似
C.森林中的避役体色为绿色D.持续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
2022-07-21更新 | 23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2】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B.个体C.种群D.物种
(2)有的杂草有卷须,有的杂草有鳞茎,有的杂草有刺,经分析这些都是茎的变态。分析不同物种同源器官的结构差异可以推断他们亲缘关系的远近。这属于哪类进化证据(  )
A.化石证据B.胚胎学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细胞生物学证据
(3)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变化B.化肥使用C.耕作措施变化D.除草剂使用
(4)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  )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5)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  )
A.无敏感性个体
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
C.无抗药性个体
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
(6)某杂草初始种群中,等位基因A和a 的基因频率均为0.5,一段时间后,a 基因频率变为0.05、A基因频率变为0.95.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始种群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0.25
B.该种群中95%个体的表型更适应环境
C.该种群所处环境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
D.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7)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        
A.机械除草
B.除草剂交替使用
C.人工除草
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
2023-02-01更新 | 10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成熟期参差不齐、要分次采收,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性状,不利于人类利用。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发芽率高,成熟期整齐,产量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野生稻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
B.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可以肯定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在人工选择下,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野生稻的这种进化使其更适应自然环境
2021-05-30更新 | 2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