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20849543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赫尔希和察斯在1952年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噬菌体侵染细菌,在潜伏后期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看到细菌的裂解现象
B.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DNA中含有C、H、O、N、P元素,该实验中常用15N和32P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均被标记
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
C.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
D.搅拌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较强的放射性
2019-12-11更新 | 66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一种感染螨虫的新型病毒,研究人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螨虫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组实验,以确定该病毒的核酸类型。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应选用35S、32P分别标记该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
B.再将病毒分别接种到含有甲、乙两组螨虫细胞的培养液中
C.一定时间后离心并收集、检测病毒的放射性,以确定病毒的类型
D.先将甲、乙两组螨虫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或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
2020-10-20更新 | 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及物质的去向是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相关结果正确的是
A.小白鼠吸入180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180
B.用180标记的CO2探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02来源于CO2
C.要得到32P标记的噬菌体,可直接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用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2017-05-15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