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30 题号:2113730
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某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l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3)如果本水域污染严重,造成各种生物的大量死亡,该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研究该杀虫剂对动物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影响。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染毒:选择25只健康小白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食物(每只每天0.lkg)喂养,连续染毒15d。
步骤二:取血:在染毒第20d采集小鼠血液。
步骤三:红细胞、白细胞密度统计:吸取20uL血液,经适当稀释、充分混匀后,静置
15min,再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结果如下表: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红细胞密度统计,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浮液,向计数室中滴2滴悬浮液一加盖玻片一静置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上述实验操作统计的数据与正确操作时统计的数据相比________(偏大或偏小)。
2014·天津河东·二模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在遭受诸如放牧等环境压力时,植物改变生物量的分配以适应环境。
(1)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增大暗示了植物对_____________吸收能力的增强。
(2)研究放牧对典型草原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调查结果如下图
①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牛、羊属于______。重度放牧导致草原物种丰富度及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说明放牧可以改变群落的_________方向。
②由图甲可知,重度放牧明显降低了_________。不利于植物的有性生殖,使____,直接导致草原植被种群密度下降。
③在重度放牧区,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值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放牧,植物这种生存策略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同放牧程度下,生物量分配比的变化,是生物与生物共同______的结果。

(3)研究人员调查不同放牧程度下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如下表,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有机质含量
/(g•kg-1
全氮含量
/(mg•kg-1
全磷含量
/(mg•kg-1
轻度放牧37.138±0.8522.374±0.111.166±0.421
中度放牧19.028±0.6611.189±0.0264.628±0.302
重度放牧27.195±0.8321.688±0.04426.949±0.924

①从轻度放牧到中度放牧,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降低,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重度放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显著增加,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
(4)为保持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措施________
2019-04-08更新 | 56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7-30更新 | 18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形成由植被或工程植被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

(1)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像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结构。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种现象属于______,这说明______
(2)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如图。图中沙氏变色晰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沙氏变色晰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
(3)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e中能确定大小关系是__,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目前生态护坡在河流、堤岸、高速公路等许多方面逐渐取代传统的砖石、混凝土护坡,请列举生态护坡的优点:(至少3条)_________________
2016-12-12更新 | 7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