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细胞呼吸 > 细胞呼吸的方式及过程 > 有氧呼吸过程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21179952
细胞呼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两者进行的场所、过程等均存在差异,在缺氧条件下,生物还可通过改变呼吸代谢途径来适应环境。图1表示人体细胞中需氧呼吸过程,图2表示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过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图1中物质甲表示_________,物质乙可用_______检测,a阶段的发生______(一定/不一定)要有氧气的存在。在图1中a、b、c所代表的反应阶段中,产生ATP最多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
(2)图2中a点之前,根细胞无CO2释放的原因_______,a-b阶段根细胞呼吸产物除了CO2外,还有_____,此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b点之后CO2释放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小麦在不同的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获得了如下实验结果。已知大气中CO2的含量约为0.0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5—30℃。回答问题:

组别

措施

a

光照非常弱,CO2浓度最低(远小于0.03%)

b

适当遮荫(相当于全光照的4%),CO2浓度为0.03%

c

全光照(不遮荫),CO2浓度为0.03%

d

全光照(不遮荫),CO2浓度为1.22%

   
(1)四组中,能作为其他三组的对照组的是____组,理由是____
(2)25—30℃时,限制c组小麦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____。农作物田间种植时,人们为了提高净光合速率,改善这一影响因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答出2点)。
(3)光照过强时还原能的积累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损伤膜结构。光呼吸(图中虚线所示)可促进草酰乙酸—苹果酸的穿梭,输出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过剩的还原能实现光保护,其中过程③是光呼吸速率的限制因素,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对该过程有促进作用,相关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____;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电子传递链分别位于____
②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促进过程③的机理是____
2024-03-17更新 | 10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蓝细菌旧名为蓝藻或蓝绿藻,是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胞质中同时含有ATP、NADPH、NADH(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和丙酮酸等中间代谢物。
(1)蓝细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控制中心为________,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场所与黑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蓝细菌可通过D-乳酸脱氢酶(Ldh),利用NADH将丙酮酸还原为D-乳酸这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研究者构建了大量表达外源Ldh基因的工程蓝细菌,以期提高D-乳酸产量,但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蓝细菌存在一种只产生ATP不参与水光解的光合作用途径。研究者构建了该途径被强化的工程菌K,以补充ATP产量,使更多NADH用于生成D-乳酸。测定初始蓝细菌、工程菌K中细胞质ATP、NADH和NADPH含量,结果如下表。

菌株

ATP

NADH

NADPH

初始蓝细菌

626

32

49

工程菌K

829

62

49

注:数据单位为pmol/OD730
由表可知,与初始蓝细菌相比,工程菌K的ATP含量升高,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________(填“被抑制”“被促进”或“不受影响”),光反应中的水光解________(填“被抑制”“被促进”或“不受影响”)。研究人员进一步把Ldh基因引入工程菌K中,构建工程菌L。与初始蓝细菌相比,工程菌L能积累更多D-乳酸,请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答2点)。
2023-09-03更新 | 27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研究人员对肝癌细胞的结构及代谢进行相关的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肿瘤恶性增殖往往____________血管新生的速度,随着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恶性实体肿瘤内部逐渐形成慢性营养缺乏的微环境,因此肿瘤细胞需要通过调整细胞代谢才能继续生存。
(2)下图是细胞呼吸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示意图:

①葡萄糖在________中分解为[H]和A,物质A是________,A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链复合体是参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_阶段的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②线粒体外膜上的_________、内膜融合蛋白____________的作用实现了线粒体膜的融合,线粒体的长度明显变长。细胞质基质中DRP1的S616位点磷酸化,DRP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促进____________
(3)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线粒体长度明显长于边缘区域细胞,这些变化与肝癌细胞适应营养缺乏有关。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指标

相对值

组别

细胞耗氧速率

线粒体ATP产生

胞外乳酸水平

线粒体嵴密度

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乳酸脱氢酶的量

甲组:常规培养组

4.2

1.0

0.35

10.1

0.91

1.01

乙组:营养缺乏组

5.6

1.4

0.28

17.5

2.39

0.25

丙组:营养缺乏十抑制DRPIS637磷酸化

3.1

0.8

0.38

9.8

1.22

1.22


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
①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以和乙组形成对照。
②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2),将下列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入图中,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____________

a.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b.胞外乳酸水平减少
c.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d.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
e.线粒体融合增强                                                      f.DRP1S637磷酸化增强
2022-03-07更新 | 4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