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0 题号:21188548
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B.调查某濒临灭绝的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时,宜采用标记重捕法
C.调查某湖泊小球藻种群密度,应采用抽样检测法
D.调查分布范围小而个体大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采用目测估计法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在自然界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图中捕食者和猎物种群数量时,应选择封闭性较好的环境
B.该曲线图为物理模型,生物学常见的模型还有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
C.捕食者种群数量和猎物种群数量总是此消彼长,两者相互制约
D.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利于增大物种丰富度
2024-03-24更新 | 48次组卷
【推荐2】(a)图为两种涡虫分别生活时沿溪流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b)图为两种涡虫共同生活时沿溪流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每一种涡虫在和另一种涡虫同时存在时,其沿溪流温度梯度分布的幅度都减小
B.两种涡虫共同生活时各自生态位发生变化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C.可以预测随着时间的延长,共同生活的两种涡虫中将有一种被淘汰
D.与(a)图相比,(b)图中每一种涡虫由于生活资源减少,其种群密度都减小
2024-01-10更新 | 99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鳄蜥被誉为蜥蜴界的熊猫,每条鳄蜥腹部和尾部花纹具有个体差异性。研究者采用去除取样法对鳄蜥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其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捕捉次数增加,导致种群内未被捕获过的个体数逐渐减少,每次新捕获数逐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逐渐增加,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如图为调查过程中的得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为鳄蜥的总数量,约为490条
B.可以用单反相机拍下鳄蜥腹部和尾部花纹作为个体识别依据
C.若每次标记并放回.下次统计时只需统计未标记个体数
D.采用黑光灯诱捕法不可以估算种群密度
2023-01-15更新 | 5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