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21309263
某昆虫的神经突触间隙存在可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其活性可被杀虫剂M抑制。据此推测,M作用于昆虫后,短时间内可能改变(       
A.突触后膜受体数量
B.突触后膜的受体种类
C.突触后膜的膜电位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③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2020-01-25更新 | 3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B.神经递质释放后扩散到达突触后膜并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C.产生电位 1 的原因是突触后膜受到了兴奋性递质的作用
D.产生电位 2 的原因只能是突触后膜上发生了钾离子外流
2022-10-10更新 | 3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如图所示为某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代表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B.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C.若切断A,刺激F处,则D发生的反应仍属于反射
D.在该反射活动中,B和C处所产生的神经递质相同
2021-05-30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