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21523659
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着一种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它们多穴居于植被低矮、视野开阔的高山草甸地区。为研究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
(1)高原鼠兔发现天敌时,会后腿站立、仰头发出连续的短促尖叫声提醒同伴躲避,此过程涉及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分析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一个高原鼠兔种群和捕食者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_______
(2)第2年的后半年至第3年间,甲鼠兔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而乙鼠兔的种群数量却逐渐增加,且环境容纳量渐增加,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乙鼠兔的环境容纳量约为______________只。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
(3)若高原鼠兔大量繁殖,则会对高寒草地造成严重危害,要进行防治,应将高原鼠兔的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____(填“K”“K/2”或“K/2以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地森林公园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过后,该森林公园成为一片焦土。几年后,这里已经蔚然成林了。某科研小组对该森林公园中甲、乙两个种群进行了相关调查,其数量变化Nt+1/Nt,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森林公园群落进行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在森林公园的重建过程中,人为因素对该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t3年之后,种群甲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型增长。在调查期间,种群乙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森林公园群落自下而上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2-22更新 | 22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 ______ 头。
A.98     B.121     C.112     D.129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1。据图分析: ______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______ 型; ______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______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2中的曲线 ______
2017-06-23更新 | 61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问题。
   
(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_____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2)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____(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3)自然界的生物种群大多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一方面许多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_____从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另一方面种群有_____能力,使种群保持平衡。
2023-06-29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