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21892440
2021年11月12号,一则关于武汉大面积出现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消息,冲上来热搜,政府呼吁市民如果看到这种花一定要上报。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逐步蔓延全国,成为严重威胁生态平衡的外来物种。某市农林部门的科研人员曾经在某公路两旁,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本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所得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4

9.2

8.2

6.8

5.5

B

3.0

2.1

1.2

0.6

0.2

C

0.3

0.5

0.9

1.5

2.4

D

3.2

2.0

0.4

0

0

E

3.5

2.8

1.7

1.3

0.7

(1)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一般为________,代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是_________
(2)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数量分析,绘制增长曲线发现其呈类似____________增长,这属于构建____________模型。再过若干年将转变为________增长,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后与本地杂草的关系为________,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打破了生态平衡。
(4)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________(填“开花前”或“开花后”)。上述处理方法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组成格局,同时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积聚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稻—鸭—萍”复合农业系统中,水稻田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既有利于绿萍的繁殖,也满足了鸭子的生活需求。绿萍具有固氮作用,并为鸭子提供了充足饲料。鸭子不断踩踏、取食稻田杂草,捕食昆虫等,鸭粪可还田增肥。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规水稻田中需要通过喷洒农药、物理手段等方式清除杂草,在“稻—鸭—萍”复合农业系统中,杂草的密度大幅度下降。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是____。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的密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答出2点)。
(2)研究发现,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定的播种密度范围内,水稻的播种密度与单位面积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水稻获得最大产量的最佳播种密度是____

(3)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的稻田模式下土壤中的氮素含量,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

常规稻田区

稻—鸭—萍区

土壤氮素含量/(mg·kg-1

93.6

100.2

表中实验结果表明在稻—鸭—萍区的稻田中,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稻田区,其原因可能是____(答出1点)。
2024-05-06更新 | 24次组卷
【推荐2】互花米草引种后随着其快速繁殖,会入侵本地植被群落,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下图是某沿海互花米草入侵区域植被群落及主要鸟类类群分布图。请回答:

(1)互花米草入侵后群落发生____演替,从光滩到芦苇丛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____结构。
(2)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________及其____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碱蓬和芦苇的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某些种类的鸟类的生态位重叠,____加剧,结果导致其中一个种群灭绝,也可能通过____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
(3)研究人员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雁鸭的种群密度,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只。标记物不影响雅鸭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雁鸭的状态,第一次标记的雁鸭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该段时间内有雁鸭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雁鸭的实际种群密度约为____(结果取整数)只/公顷。
(4)上海崇明东滩湿地2012年启动的“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采用人工防治等措施治理互花米草。该湿地鸟类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崇明东滩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候鸟越冬,计算崇明东滩某种候鸟单位时间种群数量变化最重要的依据是____(填选项)。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迁入率 D.迁出率 E.性别比例 F.年龄结构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通过人工防治____
2024-03-17更新 | 9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花生是我国常见的经济作物,在苗期常因虫害而减产。婆婆纳作为早春蜜源植物,花期较长,对花生苗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花生单作、花生与婆婆纳邻作的对比研究(试验田面积均为100m×100m)。图1表示花生种植区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2是特定时间种植区3种害虫数量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食蚜蝇和瓢虫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成分),花蓟马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向分解者。
(2)在花生种植区利用昆虫的趋黄性,采用黄巴黏虫板(20cm×25cm)进行诱捕,调查有关害虫的数量,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放置黄色黏虫板时,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法(填一种取样方法)确定放置位点。
(3)图2结果表明,婆婆纳与花生邻作对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作用最明显。与5月30日相比,对照区6月8日花生蚜(可产生有翅蚜并迁飞)数量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科研人员统计了对照区花生、实验区花生和实验区婆婆纳植株上食蚜绳和瓢虫的数量,结果如图3。

由此推断,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2022-10-26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