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1 题号:22174858
近年来,某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触发相机、无人机拍摄等方式,捕捉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采集动物粪便并分析其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不同个体间高度变异的核苷酸简单重复序列),为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方法一般用于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恒温动物
B.通过红外触发相机拍照调查种群密度时,若调查时间过短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C.通过采集粪便并分析其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能调查大熊猫的性别比例
D.通过封山育林、林种更新等修复方式改善栖息地环境能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的价值观、发展观。下列从生物学角度对其进行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减少病虫害
B.稻虾共生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秸秆入沼池、沼渣肥田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2021-12-20更新 | 369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是某科研小组对当地草原中一种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追踪调查后绘制的相关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AD时间内田鼠粪便中的有机物属于牧草的净初级生产量
B.图甲中E点之后曲线变化不可能是使用了灭鼠药
C.图乙曲线可表示图甲田鼠种群的存活曲线
D.图乙能代表图甲D点的年龄结构
2022-05-22更新 | 179次组卷
【推荐3】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啮齿动物,主要以双子叶植物为食,其挖洞推土活动将地下土壤上翻到草地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土丘,导致草地裸露,严重破坏了植被空间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高原鼢鼠啃食优质的牧草,降低草原生产力和草地牧草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统计一定面积草地上土丘的数量可以推测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
B.双子叶植物的数量直接影响高原鼢鼠的数量,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捕杀成年高原鼢鼠可通过提高死亡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高原鼢鼠数量的变化间接改变草原群落的结构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类群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