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6 题号:22366080
研究表明,H2 能够降低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为进一步探究 H2对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影响的机制,研究人员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进行不同处理,培养 8 周后提取其神经元并测定其静息电位、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动作电位间隔以及神经递质相对含量,结果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静息电位/mV

阈强度/pA

动作电位间隔/ms

神经递质

相对含量

CTL 组

大鼠+?

-60

200

18

1.00

H₂ 组

大鼠+饮用饱和富 H2

-65

220

24

1.01

注:CTL 组为对照组;表中数据均为平均值。
A.表中 CTL 组对大鼠的处理应为饮用与 H2组等量的生理盐水
B.结果说明 H2可能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来调节神经元兴奋性
C.H2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不是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合成量实现的
D.由表中数据推测 H2可用于戒毒和治疗焦虑、癫痫等神经兴奋相关疾病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谷氨酸在图示突触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B.谷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
C.内源性大麻素与受体结合后促进了谷氨酸的释放
D.谷氨酸与受体结合后使乙膜上的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2024-01-16更新 | 72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2】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如图甲所示。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树突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B.神经元维持-68mV膜电位时,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的低
C.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刺激直接引发的Na+内流
D.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二个峰值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引发的Na+内流
2021-10-12更新 | 109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镇痛剂的作用机理是其与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后,抑制内流、促进外流,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接触;但同时该镇痛剂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长期使用该镇痛剂会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镇痛剂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受阻
B.该镇痛剂促进外流可能导致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C.若长期使用该镇痛剂可能使人上瘾,从而导致人对药物的依赖
D.该镇痛剂会直接抑制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扩散
2023-04-24更新 | 2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