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22736989
珊瑚礁在深海和浅海中均存在,它们是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虫体内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虫黄藻,除了从共生的虫黄藻处获取营养和能量外,珊瑚虫在有些情况下也会捕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是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目前保护珊瑚礁的最有效措施
B.浅海区域大面积的珊瑚礁群落既存在水平结构,也存在垂直结构
C.全球变暖会直接导致虫黄藻种群数量减少,全球变暖属于外源性因素
D.珊瑚共生体(虫黄藻和珊瑚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和消费者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其中某次样品稀释10倍后,在型(1个大方格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5个中方格酵母菌总数为30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条件和温度等是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先盖盖玻片,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少量样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C.可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约为个/mL
D.连续观察7天,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绘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呈“J”形增长
2023-04-03更新 | 39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2016-11-26更新 | 1479次组卷
【推荐3】每年5月至9月期间,中华鲟能在长江口聚集索饵育肥完成淡海水转换,并逐渐进入海洋环境。由于其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和洄游习性,使得全面覆盖标记追踪变得困难。eDNA(环境DNA)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体粪便、黏液、血液、皮肤、尿液等释放出的游离在环境中的DNA分子,来确定该生物体是否在调查区域出现,是一种非侵入性和灵敏度高的珍稀濒危生物检测调查方法。研究人员在5月和8月对长江口水域6个站点的水样进行了eDNA分析,通过PCR方法,推断中华鲟的空间分布范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8月eDNA检出率明显低于5月可能是因为中华鲟逐渐迁移到海洋深处生活
B.eDNA条带出现拖带可能是因为样品里含有中华鲟近亲或其他物种的DNA片段
C.应用eDNA技术可在外来入侵物种还未大量繁殖时实施有效管控
D.在珍稀濒危物种监测方面,传统的标记重捕法也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昨日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