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竞赛类 > 生态学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4 引用次数:35 题号:22815700
许多食草动物都有迁徙的习性,科学家们猜测降低被捕食的风险是促进迁徙行为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在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美洲狮、灰熊和狼是马鹿的主要捕食者,研究者仔细分析了最近20年内401只马鹿个体的监测记录,图柱顶端的整数为捕食致死的个体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马鹿的死亡原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狼致死的马鹿数量不是最多的
B.美洲狮捕杀的马鹿数量最多
C.被美洲狮捕杀的马鹿数量在迁移季和非迁移季相同
D.因灰熊致死的马鹿数量超过10只
2.根据图中数据,下面推测中正确的有(  )
A.留在本地不迁徙的雌性马鹿成体在夏季被狼和灰熊捕食的风险低
B.在向东迁移的方向上,美洲狮数量较多
C.向西迁移安全,因为被美洲狮捕食的风险低
D.在迁徙季节,由美洲狮造成的马鹿群的损失最少
【知识点】 生态学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较难 (0.4)
【推荐1】工蜂自己不能繁殖后代,但帮助照顾蜂后的后代。基于此生物学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完全的利他行为
B.有利于直接增加工蜂个体的适合度
C.工蜂和蜂后间的亲缘关系是产生此现象的必要条件
D.工蜂个体可以用服务换取王浆
2020-11-04更新 | 478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难 (0.4)
【推荐2】食蚊鱼原产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瓜达鲁普河,无食用价值,嗜食蚊子幼虫且有一定观赏价值。1924年,食蚊鱼被引入中国上海,而后逐渐分布于长江以南的诸多省区。由于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生活于咸、淡水及不同环境的水体中,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耐温差、低氧及污染环境,在我国华南地区的低地水体中已取代当地优质经济鱼种中华青成了优势种。食蚊鱼食性杂,可捕食多种动物的卵及幼体,甚至对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存也造成威胁。右图是研究人员调查并比较了不同生境中华青鳉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之间的差异后绘制的坐标图,图中矩形代表中华青鳉集中分布区域中华青鳉的体长情况,矩形内横线表示体长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中华青体长变动范围。已知中华青0的体长与鱼龄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及以南诸多省区水域分布广而多,所以引进食蚊鱼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食蚊鱼入侵生态系统初期,在农田生境中比在溪流生境中更容易捕食到中华青鳉幼体
C.食蚊鱼入侵后,两种生境中华青鳉的种内竞争强度都有所提高
D.在农田和溪流两种生境中,食蚁鱼对中华青优胜劣汰,促使中华青鳉的平均体长上升,有利于中华青鳉的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2023-04-06更新 | 19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难 (0.4)
【推荐3】某生物兴趣小组应用微生物显微计数法,开展温度对乳酸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过程中若培养液被杂菌污染,则实验结果会偏小
B.实验结果表明20℃条件下培养,16h内乳酸菌种群增长率不断增长
C.可以预测,20℃条件下乳酸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定比10℃下大
D.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酸奶制作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
2020-11-03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