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22957359
2024年2月,日本又开启了第四轮7800吨核污水排放进程,对此国际社会予以强烈批评和反对。核污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而且很多放射性元素目前根本没有办法处理,随着洋流的扩散将会污染全球的海洋、海洋生物以及人类自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污水进入海洋后,由于海洋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B.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能引发海洋生物的细胞凋亡
C.孕妇接触到核污水或食用被核污水污染的食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D.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密度制约因素

相似题推荐

【推荐1】下列有关种群“S”形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一定保持不变
B.种群数量大于K/2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
D.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再进行捕捞最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
2024-01-15更新 | 12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某生物学家对一片森林中的林旅鼠和猫头鹰进行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研究,以便找出控制这些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研究期间,由于林旅鼠患有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而使种群数量下降。在正常情况下,森林中的猫头鹰是以林旅鼠为食,但当林旅鼠数量下降的时候,成年猫头鹰的数量(大约20只)仍能保持不变,新孵出的猫头鹰数量却大大下降。食物供应量的短缺导致了新生猫头鹰数量的减少,但没有减少成年猫头鹰的数量。对此,有人做出了如下解释,你认为正确的可能有
①蛋的孵化率下降        ②成年猫头鹰捕食能力比新生猫头鹰强
③营养不足使雌猫头鹰产蛋量减少 ④营养不良的新生猫头鹰更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6-11-18更新 | 664次组卷
【推荐3】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兔病毒。兔病毒的主要传播者是蚊子,它叮咬病兔受感染的皮肤并把病毒带在自己的口器上。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毒性强有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B.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C.中毒性病毒比例的提高,表明野兔的抗病毒能力降低
D.随着兔种群数量下降,病毒的传播速度不变,属于非密度制约性因素
2024-02-07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