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2655986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
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2013·北京西城·一模 查看更多[7]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1986年,广东海洋大学研究员陈日胜在湛江海边发现了第一株耐盐碱的野生海水稻,但存在产量低、米质差等缺点。2016年,袁隆平院士团队与陈日胜合作,利用杂交育种等技术,培育出高产海水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产海水稻的培育过程主要依据基因重组原理
B.野生海水稻与高产海水稻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利用野生海水稻培育高产海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高产海水稻培育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定向改变
2023-08-26更新 | 389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C.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2020-07-19更新 | 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桦尺蠖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某地区原来有一个较大的桦尺蠖种群,其中浅色个体占70%,杂合子占20%。由于环境污染,一年后该区域的桦尺蠖浅色个体变为63%,杂合子变为22%。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基因型的定向选择来实现的
B.桦尺蠖种群中全部S基因和s基因的总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C.一年后,该地区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变为70%
D.一年后,该地区的桦尺蠖种群发生了进化
2024-05-31更新 | 3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