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85 引用次数:222 题号:2909630
下面是对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   ④计算种群密度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D.②→③→④→①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在“S”形曲线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2022-01-06更新 | 534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某研究小组对湖泊周边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393只褐家鼠。已知标记物不影响褐家鼠的生存和活动,但褐家鼠有记忆,再次被捕的概率会降低。检测到第一次标记的褐家鼠有93只在重捕前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该段时间内有褐家鼠出生,故种群总数量稳定。第二次捕获了340只褐家鼠,其中带有标记的褐家鼠85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区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为1200只/公顷
B.调查期间,该地区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死亡率大于其出生率
C.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后一定会引起种群密度发生改变
D.按照上述数据计算得出的该地区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偏小
2022-05-03更新 | 102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 (0.85)
【推荐3】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材料选择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A.选择哺乳动物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确定细胞膜中脂质成分的类型
B.选择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为对象调查种群密度
C.使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使用菠菜叶下表皮细胞制成的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2023-04-12更新 | 2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