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1 题号:3417087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B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
A.相同,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相同,刺激A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点时乙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下图表示某细胞部分结构,甲、乙为细胞器,a、b为膜上的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是溶酶体,则其内含多种水解酶
B.若乙是线粒体,则葡萄糖可通过a进入线粒体
C.若乙是线粒体,则ATP都在b处合成
D.若此细胞是神经细胞,Na+外流可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2020-07-20更新 | 36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人体中含脑啡肽的神经元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可减少感觉神经末梢在疼痛刺激时释放SP,从而阻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过程如图1所示。罂粟未成熟蒴果划破后渗出的乳状液中含有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阿片(主要是吗啡)。人体内的γ-氨基丁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作用机制如图2,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丙泊酚等药物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机制如图3。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甲细胞是感觉神经元,释放SP作用于乙细胞使乙细胞兴奋并产生痛觉
B.阿片和γ-氨基丁酸、丙泊酚都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完成细胞间兴奋的传递
C.γ-氨基丁酸与丙泊酚的受体蛋白相同,都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者效果更显著
D.阿片大量使用会干扰人体脑啡肽的正常调节作用,甚至产生药物成瘾而害健康
2021-12-29更新 | 37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有关反射弧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
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
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016-11-26更新 | 1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