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3 题号:4129761
为了验证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可能是( )
A.S:培养时间过长B.P:培养时间过长
C.P:搅拌不够充分D.S:搅拌不够充分
10-11高一下·安徽蚌埠·期中 查看更多[2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个实验,不正确的是
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
B.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
C.两个实验结合起来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并不增多
2018-04-22更新 | 50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不相符的是(       
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 通过研究果蝇的眼色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先后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的本质
C.鲁宾和卡门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出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而非CO2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022-03-23更新 | 37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噬菌体复制所需的模板、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微弱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
2019-01-12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