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607 题号:4217407
如图是DNA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的复制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期。
(2)②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③中的子链___________________
(4)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的复制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同时DNA的复制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 有40个,则复制4次,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__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6)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利用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则含14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____________,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____________,只含14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_______________,只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 (0.15)
【推荐1】端粒是存在于线性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学说(细胞衰老假说之一)认为随细胞不断分裂,线性染色体的末端不断的缩短,当缩短至染色体的临界长度时,细胞将失去活性而衰老死亡。研究发现,端粒缩短与DNA复制方式有关。下图为人体细胞内DNA复制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是________,据图分析可得出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引物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逐个加到引物的________端以延伸DNA子链。
(3)复制过程中,引物最终会被酶切除,从核酸的碱基组成分析,该酶能准确识别出引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物切除后的部分“空白”区域,可以通过新链合成修复,但最后的冈崎片段的引物切除后,留下的“空白”区域将无法修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 缺少引物    B. 缺少5′端上游的序列
C. 缺少DNA连接酶    D. 缺少能量
(4)进一步研究发现,上皮细胞、软骨细胞等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很低,而癌细胞、造血干细胞等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较高。据此分析,理论上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延缓细胞衰老。
2021-11-22更新 | 120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困难 (0.15)
【推荐2】下列是以玉米为材料的系列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已知染料TTC在氧化态时为无色,接受氢后为红色。将煮熟的玉米籽粒(A)和未煮籽粒(B)纵切后放入TTC溶液,35°C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后置于滤纸上观察胚的颜色。预期_________组的胚为红色。取出的胚一段时间后颜色会逐渐褪去,其原因是_________
(2)为探究DNA复制方式,用处于同步分裂的玉米分生区细胞(2N=20)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将细胞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1个周期时间
步骤2:取出细胞冲洗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个周期时间
步骤3:对每个培养周期的细胞进行取样,检测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放射性分布
图甲表示DNA可能存在的三种复制模式,图乙表示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分布情况。

分析讨论:
①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在_________酶的作用下,与其它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代DNA链。
②若第1个周期的中期染色体情况为图乙中的A,则该结果_________(能、不能)确定复制方式为图甲中的a。
③若DNA复制符合图甲中的a模式,则可推测第2个周期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质数目为_________条。第3个周期的中期染色体情况为图乙中的_________(选填字母)。
(3)为验证Mg2+是玉米生长的必需元素,某小组利用生长状况一致的玉米幼苗,设计了如下两组实验:甲组培养在全营养培养液,乙组培养在缺Mg2+的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并观察两组幼苗的长势。
①为进一步验证Mg2+一定是玉米生长必需的,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
②培养过程需要保持培养液中的氧气充足,其目的是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某些必需无机盐离子的浓度比实验开始时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③以幼苗的高度为指标,请在坐标系中用曲线形式预测完整的实验结果。___
2020-01-06更新 | 920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困难 (0.15)
【推荐3】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①组

②组

③组

④组

培养液中唯一氮源

14NH4Cl

15NH4Cl

14NH4Cl

14NH4Cl

繁殖代数

多代

多代

一代

两代

培养产物

A

B

B的子I代

B的子II代

操作

提取DNA并离心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

(14N/14N)

仅为重带

(15N/15N)

仅为中带

(15N/14N)

1/2轻带

(14N/14N)

1/2中带

(15N/14N)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15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_______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15NH4Cl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③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①组和第②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下图是离心后第①组和②组DNA条带的位置,若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则第③DNA条带的位置应是?________(请在图中画出)。
(3)分析讨论:
①若子Ⅰ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________(“A”/“B”)代,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复制。
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DNA条带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变化”/“无变化”)。
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
2017-02-22更新 | 6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